ASCII 轉換

字元與 ASCII 碼相互轉換,並顯示詳細字元資訊

使用說明

🚀 快速開始

  • 字元轉 ASCII:輸入文字,點擊「編碼」取得 ASCII 碼;點擊「解碼」還原字元
  • ASCII 轉字元:輸入數字代碼,轉為對應字元
  • 顯示格式:預設同時顯示十進/十六進/二進/八進
  • 批次處理:可同時轉換多個字元或代碼
  • 方向切換:透過「編碼/解碼」選擇轉換方向

📌 常見使用情境

  • 程式開發:處理編碼與除錯字串問題
  • 資料分析:檢視特殊字元與編碼
  • 網路通訊:理解並除錯通訊協定中的控制字元
  • 教育學習:瞭解電腦基礎與編碼原理
  • 資安分析:協助識別不可見字元、檢查可疑字串
  • 格式轉換:不同數制間的轉換

🎛️ 轉換參數與範圍

  • 代碼輸入:支援多種格式
  • 二進:使用 0b 前綴,如 0b1000001
  • 八進:使用 0o 前綴,如 0o101 0o141
  • 十進:如 65 97 32
  • 十六進:使用 0x 前綴,如 0x41 0x61 0x20
  • 分隔符號:支援空白、逗號、分號
  • 字元範圍:數字 48–57、大寫 65–90、小寫 97–122
  • 常用代碼:空白(32)、0(48)、A(65)、a(97)、LF(10)、CR(13)
  • 二進顯示:以 8 位元位元組呈現 ASCII 碼(涵蓋 0–127);超出 ASCII 的字元以 Unicode 碼位(U+XXXX)為準
  • 八進顯示:以 0o 開頭,Unix 權限常用
  • 十進顯示:標準 0–127 數值
  • 十六進顯示:以 0x 開頭,便於程式使用
  • 字元預覽:顯示實際字元;控制字元顯示名稱
  • 特殊字元:支援換行(\n)、定位字元(\t)等控制字元
  • 超出 ASCII:範圍外的字元顯示其 Unicode 資訊;部分可能以代理項字元(U+D800–U+DFFF)呈現

🧭 使用建議

  • 文字輸入:直接輸入或貼上欲轉換的內容
  • 輸入驗證:ASCII 碼須在 0–127 範圍內
  • 控制字元:謹慎處理不可見字元
  • 除錯技巧:分析輸出中的隱藏控制字元

⚠️ 限制與相容性

  • 範圍限制:標準 ASCII 僅支援 0–127
  • 範圍說明:超出 ASCII(0–127)者,不回傳 ASCII 值,改顯示 Unicode 資訊
  • 顯示限制:部分控制字元無法直接顯示
  • 相容性:擴展 ASCII(128–255)依系統而異

🔒 隱私與安全

  • 所有處理均在您的瀏覽器內完成,資料不會離開您的裝置

❓ 常見問題

為何有些字元不會顯示 ASCII 碼?

ASCII 只涵蓋 0–127 的基本拉丁字元。超出此範圍(如重音字母、漢字/假名、阿拉伯字母、表情符號等)屬於 Unicode,工具會顯示其 Unicode 碼位。UTF‑8 的前 128 個字元與 ASCII 完全相容

什麼是控制字元?如何顯示?

控制字元(0–31)為不可列印字元,如換行、回車、定位。工具會顯示其名稱

ASCII 中大小寫有何規律?

大寫 A–Z:65–90;小寫 a–z:97–122。差值為 32

為何使用十六進位?

更精簡,且與二進位對應簡單(一位十六進位 = 四位二進位)

什麼是擴展 ASCII?

以 8 位元表示 128–255,地區定義可能不同。現今建議使用 UTF‑8

不同系統的換行符是否不同?

是。Windows 使用 CR+LF(13+10),Unix/Linux/macOS 使用 LF(10),舊版 Mac 使用 CR(13)

ASCII 轉換器 - 文字、十六進位、二進位、十進位 - CrateX.app